新华社堪培拉6月27日电(记者白旭 岳东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近日发布公报说,该校科研人员参加的一个国际团队研发出一种由纳米晶体组成的薄膜,未来安装在眼镜上就可以让人们在黑暗中看清事物。相关论文已发表在国际期刊《高级光电》上。
红外成像技术在夜视仪、自主车辆导航和食品质量控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传统的红外成像技术需要使用窄带隙半导体等材料,这些材料对热噪声非常敏感,通常需要低温冷却,因此红外成像设备通常体积大、成本高。
澳大利亚与欧洲多国研究人员合作,利用半导体材料砷化镓的晶体制成纳米级厚度的薄膜,随后将目标的红外图像与强泵浦光在薄膜中合成。泵浦是一种使用光将电子从原子或分子的较低能级“泵”到较高能级的过程。经过这些处理后,目标图像可以在薄膜中从低能量的红外光图像转换为较高能量的可见光图像。
论文第一作者、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罗西奥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消费商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3-2019. 中国消费商网 www.xiaofeish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xiaofeishang.org 执行主编:刘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