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9月18日讯 (记者李明艳) 9月17日,全国日本经济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在京发布《日本经济蓝皮书: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研究报告(2021)》。报告指出,当前,随着投资动机多元化,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已经步入调整转型期。
报告认为,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不再是过去较为单一的寻求资源或者市场,而是在不同领域交织着生产、市场与信息需求的综合型投资动机。未来,市场寻求型与战略资源寻求型投资动机将更为明显。
第一,市场寻求型投资仍是直接驱动力。自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进入全面深化时期以来,市场寻求型投资动机便表现得非常明显。尽管当前中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中美贸易摩擦带来不确定性,但是对于日本企业来说,中国市场仍然不可替代。随着中国中产阶级不断扩大,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市场容量也越来越大,市场寻求型投资动机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即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日本在华的直接投资收益下降也相对有限,但在华日企的投资行为却保持相对活跃,日企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性依然很强,依然看好中国的经济预期。
第二,生产型、效率型投资动机在不同行业有不同体现。一方面,劳动密集型或产品生产技术复杂度较低的日资企业在华生产的投资动机或减弱,其生产网络或向东南亚转移,例如服装、鞋帽等轻工业产品,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工费用、经营成本上涨明显。
另一方面,资本密集型、生产技术复杂度较高的日资企业在华生产的投资动机相对稳定,“地产地销”型日企对华投资或增加。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已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其供应链和产业配套能力在全球已形成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在产品供应商中,级别越低的供应商生产越专门化,必须依赖庞大的供应链网络。对于在华日企来说,容易迁走的往往是负责最后组装的工厂。
此外,“地产地销”型日资企业对华投资将稳步增加,尤以汽车及其零部件日资企业最为明显。
第三,战略资源寻求型投资动机或进一步凸显。中国在网络平台建设以及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的“店铺×EC×物流”的新生行业(如共享单车、外卖平台等)领域较日本更为领先,中国企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线娱乐、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等领域成为国际标准设定者。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能源、医疗健康等领域,尽管在部分技术与管理环节,中日仍存在差距,但是这种差距随着中国科技实力的增强将逐渐缩小。2019年,中国PCT专利申请量首次跃居全球第一。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Index,GII),自2019年起,中国超过日本排第14位,2020年中国依然排第14位,而日本则下滑至第16位。在科技创新集群前100名中,中国有17个,其中“深圳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消费商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3-2019. 中国消费商网 www.xiaofeish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xiaofeishang.org 执行主编:刘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