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热点推荐  
邰丽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听障人士看病、就医等场景需求迫切
2022-01-12 10:53:07  来源:中国消费商网  作者:  分享:

央广网北京1月11日消息(记者王晶)对于健全人来说,科技改变生活。对于残疾人而言,则是科技改变命运。

有一年两会期间,一位记者曾问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五年或十年后,你希望很多残疾人朋友会过上怎样的生活?“希望聋人朋友听得到我们说话。”她说。

这一情景,即将成为现实。近日,记者从中国残联获悉,2月1日起,残障人士与健全人可顺畅“通话”,AI赋能不同语种、不同方言沟通无障碍。

资料图:北京,9岁藏族听障男孩学说5字句子,首次观演亲子剧化身小小演奏家(图片来源:CFP)

2月1日起 听障人士可顺畅“通话”

在近日由中国残联,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无障碍环境研究专业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无障碍智能通信合作伙伴启动大会上,记者看到这一场景颇为触动:一名听障人士与一名健全人接通了手机视频通话,听障人士面向镜头,做出手语或发出并不太清晰的声音,手机会即刻将其识别成语音发送给另一方,而健全人用语音回复的内容,也会即刻被识别成文字,显示在听障人士这一端的手机屏幕上。

未来,这样的场景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残疾人的身边。中国残联副主席、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吕世明在会上表示,“十三五”时期,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无障碍设施、无障碍信息服务以及智能智慧、科技助残等提出明确要求,无障碍环境建设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融入这些技术的无障碍智能通信产品“爱听助理”即将于2022年2月1日正式上线,据记者了解,该产品支持智能应答、声音复原、智能推荐回复、拍图朗读、面对面聊天等功能,听障人士可免费获取使用。

“AI”赋能 多部门发文重拳发力科技助残

目前,我国残疾人总数超过8500万,约占总人口的1/15。其中,约有2000多万听障人士和1800万的盲人。

以听障人士为例,他们在生活的各方面都因为无法接收声音,而面临着诸多困境。“无法与人正常交流,工作困难,生活受阻。时间长了,就越来越难正确、有效地与世界沟通,有种被有声世界边缘化的感觉。”一位听障人士告诉记者。

一直以来,助推听障人士逐渐融入社会的顶层设计一直在稳步规划。记者注意到,就在1月11日,中国残联联合中央文明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1个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扶残助残文明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其中强调,组织开展“科技助残”等各种形式的扶残助残活动,开展乡村振兴助残行动。

不过,制度重在落实。如今,大力发展信息无障碍建设是《无障碍环境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中的重要举措,仅仅政府推动还远远不够。作为国内最早布局智能语音的企业之一,科大讯飞运营商事业部副总裁周舟分享,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听障人士希望能够流畅自如地跟孩子们说说话、读读书、念念诗,但很多时候,他们担心自己的吐词不够清楚,或者发音不够准确。而通过拍照识图,取字朗读等AI功能,听障家庭就可以得到正常交流的机会。

实际上,对于健听人而言,AI技术是锦上添花,但是对于残障人士而言,却是雪中送炭。“比如OCR图像识别引擎与国家高考阅卷系统是同款。”周舟表示,希望通过科技、产品改变听障人士的沟通方式,帮助每一位听障人士将声音传向全世界。

呼吁:AI应用于听障人士看病就医等场景需求迫切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听力障碍人士将成为获益人群之一。但眼下,还有很多现实问题亟待人工智能去破解。“期望未来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应用于看病就医等更多听障人士有迫切需求的场景。”接受记者采访时邰丽华如此呼吁。

记者了解,目前,中国残联、住建部、工信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信息无障碍建设。加快信息化与无障碍环境的深度融合,将信息无障碍作为新型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文明城市、新型智慧城市评比指标。

其中重点提及,推广便利普惠的电信服务,加快普及互联网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和自助公共服务设备无障碍,开展网站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无障碍化评级评价,支持研发生产科技水平高、性价比优的信息无障碍终端产品。

“未来我们也将大力支持无障碍智能通信合作伙伴计划的具体落实,并会推动相关成果普遍服务于政府、公共服务等领域。”信息无障碍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黄畅说。

下一步,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郭利群表示,我们要为2035年实现安全、便捷、健康、舒适、多元、包容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奠定基础,加快推广便利普惠的数字化产品服务,切实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这也是我们国家进一步实现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消费商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3-2019. 中国消费商网 www.xiaofeish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xiaofeishang.org 执行主编:刘可

陕ICP备20005761号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