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热点推荐  
刻刀与木头的碰撞:方寸之间寻味东方美学
2022-03-23 19:09:10  来源:中国消费商网  作者:  分享:

  “雕刻一件精品,巧手和耐心缺一不可。一件人物木雕作品,仅脸部刻画,可能就需要上千刀。”21日,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村,墨舍木雕工作室内,王全胜专注于作品,手中刻刀所至,木屑纷落。

  “木雕艺术是中华文化积淀下的重要艺术形式,渗透着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王全胜说,西方美学偏重“写实”,东方美学偏重“写意”,中国木雕艺术将“中国韵味”表现得活灵活现。

  中国木雕艺术源远流长,《论语·公冶长》即有“朽木不可雕也”之说。秦、汉两时期木雕工艺趋于成熟,至明、清两代木雕艺术进入黄金时期。

  代代传承中,木雕艺术诞生了许多流派,如东阳木雕、潮州金漆木雕、温州黄杨木雕等。王全胜介绍,“山西木雕其实也是一个大的流派。晋商大院保留的木雕,代表了中国北方明、清时期民居木雕的最高水平。”

  山西素有“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之誉,历代寺庙、道观、亭台、楼阁、宝塔等散布于三晋大地,以晋商大院为代表的古民居极富地域特色,其梁柱、斗拱、挂落、雀替、飞檐、门窗等木雕装饰,题材多样、赏心悦目。

  在收藏领域,山西木雕声名不显,“名头”不及东阳、潮州等地木雕响亮。山西民间木雕所用木料多为桃木、榆木等硬杂木,木料的稀缺性和珍贵性,与南方木雕流派中所用的檀木、黄花梨、酸枝木等珍贵名木难以相比。同时,在产业链方面也无法与南方相比。

  “在发展上,南方木雕比北方木雕境况要好。”王全胜介绍,木雕有浮雕、圆雕、镂空雕刻、阴刻、透雕等多种雕刻技法,创作中常将多种组合雕刻技法并用,民间有“千刀五百磨”一说。

  长久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木雕艺术蕴含着丰厚的中华文化内涵。福、禄、寿、喜等祈福纳吉题材,渔樵耕读、桃园结义、竹林七贤、二十四孝等伦理教化题材,八仙、暗八仙、吉庆平安、八卦图等驱邪禳灾题材,表达着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木雕是刀尖下的艺术,凝固手工之魂。“20多年前,到东阳选购木雕工艺品,越看越喜欢,就直接拜师学艺了。”王全胜希望有更广阔的舞台,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门古老技艺。

  他说,汲取中华传统文化养分,传承、发展,从现代艺术中借鉴艺术发展的新思维,使木雕艺术更好地呈现东方美学的意境之美。  

作者 高瑞峰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消费商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3-2019. 中国消费商网 www.xiaofeish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xiaofeishang.org 执行主编:刘可

陕ICP备20005761号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